对标先进 典型引路 | 湘绣针法演绎实物创作团队:针吟兰指 丝舞慧心 赋万物灵“绣”

来源:https://www.hnhtdg.com/时间:2023-05-31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在湖南省文化馆 “2023年湖南非遗展示体验月”系列活动中,80套湘绣针法演绎实物展品惊艳亮相。现场观众在每一副针法演绎图前细细赏鉴,惊叹于湘绣针法的丰富表现力,对湘绣非遗技艺有了全新认识。




       这一开创性的全国首例系统整理刺绣针法技艺的非遗保护成果,是由湖南省湘绣研究所20余位传承人耗时三年打造而成。回顾曲折漫长的研制过程,无论是资深师者,还是青年传人,最终都化作朴素的一句话:我们的坚持是值得




万事开头难,迈步即成功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素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飞翔,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针法和绣法是湘绣的生命基因,历代湘绣艺人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使湘绣针法和绣法不断丰富和创新,将针法发展到百余种之多。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针法绣法由于使用减少或不用而濒临消逝。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湘绣技艺,三年前,湘绣所组建了课题组,将湘绣针法整理工作提上日程。

       然而,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查询资料、梳理分类针法就花费了两个多月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傅对文字不擅长,年轻人对针法不了解;可查的史料不多,网上版本五花八门;旧的针法记忆模糊,新的绣法尚未总结。负责该部分工作的是有着三十多年绣龄的老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爱玲,她不擅文字但有着丰富的刺绣经验,在面对是安稳舒适等退休划句号,还是勇担使命划上光荣惊叹号之间,她选择了迎难而上,领着青年传承人埋头深干最终整理出基础文本,为针法研制开启了好头,临退休前还被支部评为优秀党员。正是王爱玲这样的老党员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的老师留下来为针法整理作贡献,也为青年传承人树立了典范,工匠精神得以赓续不止。




不轻言放弃 坚持就是胜利

       针法的研制,图稿设计是基础。设计室的三位80后设计师和返聘的史泽来老师,为保证高品质出稿,让80个针法都用不同题材来体现,他们翻查书籍,看刺绣演示,反复募画,搜集题材,思考构图,选择配色,每一个环节都耗费巨大精力和心力。

      现已担任公司副总的李吉亚当时负责统筹并亲自撰写书法上缎,他说一副针法稿比自己创作一副画作难得多,急不来又只能耐着性子一点点磨。连环结针是耗费时间最长的针法,大家对步骤逻辑没有理解,修稿修到崩溃,史泽来老师默默用铅笔反复描募,重构步骤,终于清楚准确画出步骤。

      这样的情形,每个设计师都重复上演,每一副针法稿就是一副新画,相同的过程要经历80遍。以至大家每开启一个新针法稿就心存畏惧,每成功出一个针法稿就如释重负。虽备受煎熬和焦虑,但从未有气馁放弃,就这样在历练的过程不断成长。




精益再求精 薪火永续相传

      针法最终的呈现是通过刺绣实践,在确保完成针法整理的同时,也实现了以老带青开展刺绣技艺的教学传承。

      高级工艺美术师辜金华、马惠斌担起了针法的试制整理重任,百余种针法有三分之一是传统装饰针法,且大多已不再使用,即使老师傅也记忆模糊,年轻人更是从未接触。她们重新回忆、反复试制,上班想,下班也想,放假继续想。为确保拍摄记录的流畅性,她们在草稿缎上反复操练,直至熟练才正式开绣。遇上绣完验收效果不理想的,她们拆剪重绣毫无怨言,一遍一遍只求最佳呈现。在工作群内,面对疑问,她们总是第一时间回应交流,不仅自己享受学习的快乐,还无私向青年传承人传授技艺。彭娟、王参文、李小艳、田春艳四位青年党员传承人牢牢抓住这一难得机会,与老师紧紧跟学,虚心求教,彭娟的“绒毛打籽绣”新绣法更被选入此次整理序列。

        一幅针法演绎刺绣作品从解析步骤、确定题材、构思图稿、文字撰写,到手绘上稿、刺绣完成,平均耗时15天。每一副演绎作品都是一副刺绣精品,充分彰显了湘绣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是宝贵的湘绣技艺档案藏品资料。

      80套湘绣针法演绎图成果得到了湖南省文旅厅领导及非遗保护专家的赞誉,体现了湘绣所传承人的专业素养、政治素质及匠心精神,令人震撼,必将载入史册。

      大千世界,万物有像,肌理迥异,千差万别,赋予湘绣艺人源源不断地创作灵感和激情,她们心灵手巧,应物施针,在她们的针下,万物皆灵“绣”动人,也成就了针尖之上美妙的湖湘文化。